7月21日上午,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二级巡视员、理事会理事施春林一行莅临天津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就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
残联办公室主任王秋菊、康复部主任朱爱军、康复部副主任王志联、康复部一级主任科员元芳、康复中心主任王秀珍、康复中心科长李毅、康复中心项目
负责人何颖丽等陪同调研。
从左至右依次为:市残联康复部一级主任科员元芳、康复中心项目负责人何颖丽、康复中心科长李毅、办公室主任王秋菊、宜童理事长张原平、市残联二
级巡视员、理事会理事施春林、康复部主任朱爱军、康复中心主任王秀珍、宜童副理事长刘沛、市残联康复部副主任王志联
施春林理事一行在宜童创办人张原平理事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宜童专业评估室、档案室、 图书室,详细了解了宜童幼儿融合升级评估、幼儿日常训练目标
制定等工作的实施情况,随后对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融合特色班、幼小衔接班以及小学赋能班的孩子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
张原平理事长向施春林理事一行汇报了宜童在康复模式探索、影子老师培养、融合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决定其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是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因此,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康复是所有康复训练的重
中之重,也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目标与方向。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普通社群,并享有平等的教育与发展权利,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过上有尊严的普通
人生活,是宜童人肩负的使命,也是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宜童主要在做以下几件事情:
一,完善康复模式,探索新型融合。康复质量是推动孤独症儿童回归普教最强有力的保证,宜童的3+X康复模式,通过个训-小组-融合三阶段康复训练为孤
独症幼儿提供整合干预,解决孤独症儿童群体的广度共性问题,通过社交、语言、运动、认知等定向干预,解决孤独症儿童个体的个性化问题,帮助孤独症
儿童具有进入融合回归普教的能力。
自2004年开展融合教育实践以来,宜童已经与4所国办幼儿园的10家园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宜童也在不断探索融合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还根据
孤独症儿童融入普教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增加了幼小衔接融合班和小学融合体验,帮助孤独症儿童铺平回归普教之路。
二,夯实专业康复人才梯队。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宜童研发出了一套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并建立了教师从业标准、培训标准及考评标准,为机构和行业
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现在,宜童的专业团队拥有近200名专业教师,教师专业背景以心理学、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学、学前教育为主,本科比率也在逐
年升高,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和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精尖人才加入宜童。
三,加强专业投入,以科研引领康复,用专业创造价值。多年来宜童一直与专业院校保持密切联系,进行孤独症康复领域的研究,在上个月,宜童与南开大
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三所知名院校签订了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协议,宜童将进入大学为相关专业领域学生开设选修课,定向培
养专业人才。
张原平理事长还向施春林理事一行分享了宜童在融合教育领域的成果,宜童近20年来累计服务超11000余人次孤独症儿童,月评估平均达标率均在90%以
上,连续7年正常升入普通小学比率达86.3%以上。他还高兴地向残联领导分享了一个近期的好消息,宜童融合幼儿园的一名幼儿,经过了近一年的融合教
育训练之后,在最近一次到北医六院复诊时,孤独症诊断领域知名专家郭延庆教授建议该幼儿可以到普通幼儿园进行独立适应。
随后,施春林理事一行观看了宜童幼儿在经历融合训练前后变化的影像资料。在看到孩子们在经过科学的早期康复所取得的进步后,施春林理事深表欣慰,并认为这些影像资料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的宝贵财富。
随后,施春林理事一行就融合教育开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宜童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市残联康复中心主任王秀珍,康复中心科长李毅、康复中心项目负责人何颖丽先后向张原平理事长详细询问了宜童在融合评估和融合教育开展方面的具体做
法、了解了孤独症儿童融入普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并表示了对宜童作为一家民营机构对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所做的努力的高度认可。
市残联康复中心主任王秀珍认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的开展是充满困难的,至今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一人一案,通过机
构、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达到好的康复效果。
市残联康复部一级主任科员元芳提出,宜童的融合教育体系很成熟,张原平理事长所分享的经验和教训十分宝贵,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融合,帮助孩子和家
长选择最为适宜的道路。
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王秋菊对宜童新校区的教学环境、宜童教师和孩子所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以及宜童创办人张原平理事长开拓创新、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给
予了高度肯定,同时提出市残联也将在积极推动孤独症儿童救助、社会资源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更好的服务于孤独症儿童和家庭。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朱爱军认为,宜童多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康复成效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希望宜童能够在康复技术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多进行交流和
分享。
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二级巡视员、理事会理事施春林表示,2020年8月曾陪同中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和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到宜童进行调研,当时
周长奎理事长曾对宜童的工作表示过高度的认可,一年过去了,在这一次的调研中看到宜童校区功能不断完善,在融合教育领域又作出了更多创新性的探索
,孤独症儿童融入普教的比例也从此前的83.47%上升至86.3%。
施春林理事提到,2020年7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各区至少确定1—2所
普通学校和1—2所幼儿园作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幼儿园,探索新的融合教育服务模式。《意见》的出台为保障孤独症儿童持续参与康复训练
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下一步市残联也将积极推动政策和专业人才的逐步落地。他还指出,希望天津能够通过协会带动、专业科研,探索出一套自己的评估体
系和行业标准,也希望宜童作为天津的行业标杆能够在这一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提升康复质量,规范行业管理,也敦促宜童将自己积累的融合教育经验通过
专业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分享,惠及更多孤独症儿童和家庭。
最后,施春林一行还听取了宜童家长代表反映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宜童副理事长刘沛表示,作为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融入普教、
回归社会,在这一过程中,目前最为困难的,就是在孩子入学之后的影子老师支持问题,非常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在影子老师
的支持下进入小学。
在听取了宜童家长代表的心声后,施春林表示市残联对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十分关切,也请家长放心,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并不孤单,他们背后有专业机构
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市残联也将从政策层面积极推动,确保孤独症儿童更好的融入普通教育,回归社会。